|
九塞之首 鐵血雁門---雁門關游記
文章來自:蔣力 發布時間:2017/5/27 11:50:32 點擊數:1430 [返 回]
4月,有幸去雁門關游了一遭。 雄關雁門,居“天下九塞”之首,列“中華十大名關”之一。中國的大地歷經幾千年,或是內部分裂,各相爭霸;或是宇內一統,共御外敵。一旦到了統一的穩定時期,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就開始了糾纏不清的戰斗,由于漢人的戰爭成本太高,而游牧民族沒有根據地,作戰靈活,騎兵驍勇,所以漢族政權基本不主動出擊,而是筑長城修險關,處于防守姿態,雁門關就是北方御敵的最重要的一個關隘。 著名的歷史記載主要有以下幾個: “牧用趙卒,大破林胡。”史載,趙武靈王曾進行軍事改革,胡服騎射,大敗林胡、樓煩的入侵,建立了云中、雁門、代郡。后來,李牧奉命常駐雁門,防備匈奴。為免除匈奴對趙國邊民的襲擾,他廉潔奉公,“市租皆輸人幕府,為士卒費”,因而深得士兵的擁護。同時,堅持慎重防守的方針,憑長城之險,加強戰備。他在雁門數年,“習射騎,謹烽火,多間諜!笔剐倥珨禋q無所得,而趙軍則兵強馬壯,愿為一戰。此時,他才選用精兵良馬,巧設奇陣,誘敵深入。“大破匈奴十余萬騎。”其后十余年,匈奴不敢寇趙。后人稱李牧為“奇才”,并在雁門關建“靖邊寺”,紀念其戍邊保民的戰功。 西漢前期,匈奴屢屢來犯,漢武帝曾先后(前129——前119)派李廣、衛青、霍去病率騎兵1萬至數萬出雁門關,北擊匈奴。 漢元帝時,有膽有識的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。從此以后,這一帶出現了“遙城晏閉,牛馬布野,三世無犬吠之警,黎庶無干戈之役”的安定局面。 北宋太平興國五年(公元980年),遼軍以十萬大軍南攻雁門,宋太宗趙光義命楊業率兵馬至雁門關西口,楊業繞至敵后,從背后猛烈攻擊,遼軍遭此突然襲擊,頃刻大亂,激戰中楊業殺遼軍主將駙馬蕭咄李,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,大獲全勝。此戰是宋遼在雁門關最大的一次戰役。 宋雍熙三年(986),在雁門附近的戰斗中,由于統帥潘美的指揮失誤、臨陣脫逃和挾嫌報復,使楊業陷入重困,最后士卒全部覆沒,在朔州的陳家谷他自己身負重傷為遼兵所執,寧死不屈,終至絕食為國。后人為紀念他的戰功和忠貞精神,在雁門關北口立了“楊將軍祠”。 一部雁門關史,堪稱半部中國史,2500年來,這里記載于正史的戰爭,竟然多達200多次,也成為一座著名將帥紀念館。而這條雁門古道,既是一條狼煙滾滾的鐵血戰道,又是昭君出塞、文姬歸漢之路,也是晉商匯通歐亞的茶葉之路、蒙藏人民朝圣五臺之路,更是一處塞內塞外互通無有。邊貿互市的古代口岸。 吾因酷愛歷史文學,想起雄關聳立自然感慨萬千,唯有寄夢實現馳騁疆場,保家衛國。雁門關在中華兒女的心目中,永遠是一座中華民族偉大的豐碑。 |